首页 >> 科研环境 >> 正文

东北北部春玉米、粳稻水热优化配置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2017年总结会在我院召开

2018-03-05

3月5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东北北部春玉米、粳稻水热优化配置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项目2017年总结与2018年实施动员大会在我院召开。经过科研人员一年的协同攻关,在东北北部农作区初步构建了玉米丰产增效栽培关键技术和寒地水稻丰产节水栽培技术两种模式,极大提升了黑龙江省玉米、水稻节本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力度。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雄年、项目管理二处主任科员钟大森,科技部农村科技司于雷博士,省科技厅农村处处长张冶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项目主持人、我院院长李文华研究员主持。

总结会上,项目的六个课题主持人分别对2017年课题取得的阶段成果、存在问题、2018年实施建议进行了汇报。以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为组长,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周广春等9位专家组成项目评议专家组对各个课题下一年实施提出了建议。

据了解,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当前粮食生产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增加、肥水利用效率较低、耕地受损严重、“水玉米”现象、早熟水稻品质差、生产成本高等诸多问题。此项目通过开展适应机械化的优良品种鉴选与配套栽培、土壤养分活化与耕作、节本环保病虫防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重点在玉米水稻产区,集成经济高效环保绿色的施肥技术体系及防控体系,构建东北北部春玉米、粳稻水热优化配置丰产等关键技术模式,最终实现玉米、水稻生产节本增效、可持续发展和玉米、水稻品质提升的目标。

据李文华介绍, 2017年项目开展了适宜机械化的优良品种鉴选与配套栽培、土壤养分活化与耕作、肥料高效利用、节本环保病虫防控、机械化栽培稳产增效栽培等关键技术的研究,鉴选出“东农264”等19个玉米品种和“龙稻24”等10个水稻品种,建立玉米核心区10495亩,平均亩产量达到678.5公斤,建立粳稻核心区10670亩,平均亩产量达666.9公斤;形成直播稻田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耕作技术1项、春玉米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耕作技术1项;采用高温煅烧、高压氧蒸等方法对农用矿物进行了活化,初步筛选出3种矿物,已应用到新型肥料研制中;筛选出玉米苗期茎基腐病防效85%以上的2个配方;明确了黑龙江省二代玉米螟发生区,赤眼蜂防治二代玉米螟的最佳防治时期、放蜂频率和放蜂量;筛选出移栽前、移栽后两次施药(一封+二封或茎叶)对水稻安全的除草剂组合,6%寡糖.链蛋白诱抗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达71%,提高产量13.4%;初步构建了以低生物量高产宜机收玉米品种+错茬/破茬免耕平播+控释肥机械化一次性施用为核心的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南部机械化栽培春玉米丰产增效栽培关键技术模式,通过节水抗旱品种应用,灌溉技术节水,自然降水充分利用、工程节水等关键技术组装初步形成了一套寒地水稻丰产节水栽培技术模式;在高产攻关田方面,建立玉米超高产攻关田50亩,亩产量984.36公斤;建立水稻高产攻关田50亩,亩产量773.4公斤。

2024澳门原料网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