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务三农 >> 正文

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专家、品种简介

2014-07-21

专家介绍

潘国君,博士,研究员,1961年5月生,1982年1月毕业于东北农学院农学专业,1987年至1988年在日本北海道拓殖短期大学学习水稻育种和栽培技术并取得毕业证书。现任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书记、所长,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成员、中国农学会会员、中国作物学会会员、中国生物技术学会会员、中国水稻产业分会理事、北方水稻科技协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有机水稻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种子协会理事,黑龙江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委员和水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佳木斯市农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省和农业部成果评审专家和咨询专家、佳木斯市人大代表、佳木斯市人大常委会农林委员会委员。曾获国务院和黑龙江省政府特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佳木斯市十大杰出青年。现为黑龙江省水稻育种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科技厅水稻育种、栽培首席专家,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繁育研究室岗位专家。

鄂文顺,男,满族,1963年11月生,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东北农学院农学系,大专学历。现任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党委委员,正高职高级政工师。先后从事大豆栽培、玉米栽培、水稻育种、办公室及纪检工作。取得获奖科研成果6项,发表论文8篇,其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运用好传统方法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表在《思与行》上,并参加了水稻品种龙粳6、7、8、24号水稻品种的选育工作。

徐希德,男,1963年3月出生,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本科学历,农学学士。现任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黑龙江省龙粳高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1994年创建民营佳木斯市水稻育种研究所。1999年并入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并成立第二育种研究室。任室主任、课题负责人。2003年任副所长、第二育种研究室(高产育种研究室)课题负责人。从事水稻育种工作20余年,先后参与水稻新品种选育多个。主持选育了龙粳11、17、20、26、28号、龙糯3号6个水稻新品种。其中龙粳20、龙粳26在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表现较好,已成为黑龙江省主栽品种。发表学术论文5篇。获得各级科技奖励3项。

郑义方,1950年出生,1974年毕业于牡丹江农校,栽培室主任,研究员。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稻栽培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参加国家、省、市、院级课题29项,获省、市级科研成果25项,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曾两次赴日本研修学习,回国后根据所学到的先进生产经验,编写了《寒地水稻施肥技术》一书,并先后参加编写了《水稻旱育稀植超高产栽培技术》和译著《水稻优质米生产技术与研究》等书籍。

冯雅舒,女,1955年6月生,1982年1月毕业,获东北农学院学士学位证书。现任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所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室主任,研究员。1982年以来,一直从事水稻种子开发和水稻新品种选育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农科院各级研课题15项,取得获奖成果1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育成水陆稻5号、水陆稻6号、龙粳8、9、10、12、13、14、16、21、23、25、龙糯1号、上育418等14个水、陆稻新品种和一批后备品系,带领一班人马从1992年至今13年科技开发创收累计1600余万元。

张淑华,女,2007年在中国农科院取得硕士学位。现任科研科科长,研究员。1962年11月25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木兰县。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2024澳门原料网1688水稻研究所从事水稻育种和科研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等各级科研课题30余项,育成水稻新品种16个,其中超级稻品种2个——龙粳14号和龙粳21号。取得获奖成果2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水稻品种龙粳14获省一等奖,小孢子培养技术在寒地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获省二等奖,龙粳8、龙粳12获省三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

吕彬,男,2007年在中国农科院取得硕士学位。现任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2007年在中国农科院取得硕士学位。自1985年起一直从事寒地粳稻遗传育种及品种改良工作,参加或主持选育推广了龙粳2号~龙粳27等19个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33.3万hm2以上,并有10个新品种已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主持(副)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副)国家863子专题项目(协作研究)1项,参加国家及省攻关课题、省重大项目子课题及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等多项课题。在《作物学报》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各级成果奖20多项;2005年12月—2008年12月挂任五常市人民政府科技副市长。多次获院所先进科技工作者和省农科院及佳木斯市优秀共产党员。

刘传雪,男,硕士。现任生物技术育种室副主任(正科级),所纪检委员、研究员。1970年12月出生,1993年毕业后一直从事水稻育种工作,具有较高的科研业务能力和理论学术水平,努力探索促进水稻育种的新理论与方法,对寒地水稻育种、种质资源的创新等具有一定的见解,为龙粳号品种的主要育成者。现主持或参加各级各类课题16项,共获科技成果18项。 曾在《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篇,曾连续获黑龙江省农科院第四、五、六届青年科技论文大赛一等奖。

刘乃生,男,1967年1月出生,1989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1989年7月到2006年7月在栽培研究室工作,2006年7月任基础研究室(现植保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工作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3篇,完成国家、省、市、院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市级科研成果20余项。主持育成水稻品种龙粳22号,参加育成水稻品种5个。先后参加了扶远、桦川、庆安、汤原等县的院县共建工作。现在东北农业大学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

宋成艳,女,硕士。1966年8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宝清县,1992年毕业于东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稻病害研究工作,现职称副研究员。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科技攻关、省自然基金、省农科院及国际合作项目等12项研究。曾参加育成了“龙粳”号水稻品种17个。发表论文16篇,先后获省、市级成果奖15项。

张云江,男,农学硕士。1970年11月出生,1995年7月毕业于东北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水稻育种工作,现任品质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是龙粳18、19、24、27等品种的主要选育者,主持和参加国家、省、市、院级课题12项,取得科技成果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李大林,男,1971年4月生于佳木斯市。1994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系。1994年到2024澳门原料网1688水稻研究所工作,1994年到1999年主要从事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研究;2000年以来,一直从事水稻常规育种工作,现职称副研究员。参与育成水稻新品种13个。参与完成课题10余项。其中国家级3项。参与完成获奖成果11项,发表论文6篇。现在东北农业大学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

杨丽敏,女,硕士,副研究员。1970年6月出生,1992年毕业于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后从事水稻育种研究,1994年开始从事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主持、参加国家、省、市级研究项目20余项,获省、市级科研成果10余项。在国家二、三级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8篇,参加编写专著“寒地水稻施肥技术”一部。

庄同春,男,副研究员。1967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东北农学院,大学本科,农学学士。一直从事水稻栽培研究工作,耕作栽培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其间曾参加国家、省、市级研究项目23项,获省、市级科研成果18项。并参与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及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绿色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等多项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10篇,参与编写了《寒地水稻施肥技术》一书的编写。于2003年4月-2004年4月到日本新泻大学留学一年。现在东北农业大学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

王瑞英,女,硕士,副研究员。1972年出生,1995年至今一直从事水稻育种研究,作为主要育成人,选育了龙粳12、13、14、16、21、23、25等7个水稻品种,参与育成了龙粳5、6、7、8、9、10、18、24等8水稻品种。取得获奖成果1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龙粳21和龙粳14通过了国家超级稻专家组的验收,被确认为超级稻品种。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寒地水稻成熟胚培养研究”一文获省农科院青年科技论文大奖赛一等奖,并被收录于2002年召开的国际水稻大会论文集。

关世武,男,满族,硕士。现任科研科副科长,副研究员。1972年12月出生,1995年7月毕业至今一直从事水稻育种和科研管理工作,参与育成了龙粳25等14个水稻新品种及龙花04-050等后备新材料。发表论文20余篇。取得获奖成果14项,其中“早熟优质抗病超级稻龙粳14号的选育”获省政府一等奖,共同主持或参与完成项目(课题)20余项。同时,积极参与“院县共建”和科技服务工作,在所内外举行的各种活动中表现突出,曾在省农科院职工迎“十一”书法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多次被授予所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院县共建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张兰民,男,硕士。现任成果产业科科长、副研究员。1969年1月出生,1994年7月毕业后一直从事水稻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及种子检验工作,主要育成或参与育成了龙粳25等水稻新品种14个,取得获奖成果14项。其中“早熟优质抗病超级稻龙粳14号的选育”获省政府一等奖,主持或参加完成项目(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曾两次在省农科院青年论文大奖赛中荣获三等奖。参加了“院县共建”与科技服务工作。多次被授予所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院县共建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孙海正,男,硕士。现任高产育种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969年3月出生,1992年毕业后一直从事水稻育种工作,主持或参与育成推广龙粳8号、龙粳11号、龙粳20号、龙粳26号等12个水稻新品种。取得获奖成果10项,发表“寒地水稻分蘖出生早晚对该穗经济性状影响的研究”、“寒地水稻茎蘖等穗期研究初报”等学术论文8篇;参与编撰科技专著1部。

孙淑红,女,197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集贤县,1993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大学本科。2005年任育种二室副主任,同年晋升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常规育种工作,参与育成龙粳20、龙粳26等10多个水稻新品种,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篇。

品种推荐

优质超级稻品种—龙粳18(龙交01B-1330)

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2007年审定推广。主茎12片叶。株高85厘米左右,分蘖力强,叶色淡绿,穗长17厘米,每穗粒数100粒,空秕率8.0%,千粒重26.6克,成熟转色快,颖与颖尖秆黄色,无芒,抗倒伏性强。米质主要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以上标准。2006年9月24日,国家超级稻专家验收组在建三江分局创业农场对10.7公顷连片种植的龙粳18现场鉴定验收,公顷产量达到11265.6公斤,超过了国家超级稻10500公斤/公顷的产量指标。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

早熟优质丰产多抗水稻品种—龙粳20(龙育03-1126)

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2007年1月审定推广。主茎11片叶,所需活动积温为2300-2350℃。株高90厘米左右,分蘖力较强,根系发达。穗长17厘米,平均穗粒数90粒,着粒均匀,谷粒椭圆、秆黄色,千粒重27克。抗病,耐寒性强。2005~2006年区域试验中公顷平均单产8482.4公斤,比对照增产10.7%,2006年生产试验中公顷平均单产9089.1公斤,比对照增产12.4%。米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米饭润滑,光泽度好,食味佳。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

优质超级稻品种—龙粳21(龙花99-454)

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2008年审定推广。主茎12片叶,插秧栽培生育日数133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516.4℃,与东农416同熟期。株高88厘米左右,穗长16厘米左右,每穗粒数96粒左右,千粒重26.2克左右。品质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优质食用稻米一级标准。2007年9月24日农业部超级稻专家组在江川农场大面积种植地块现场验收,实收780.7平方米,亩产达786.1公斤(11791.5公斤/公顷),成为我省超级稻新品种。抗病、耐冷性强。适宜黑龙江省能种植垦稻12的地区均可种植。

高产优质抗病品种—龙粳24(龙交03-1333)

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2008年审定推广。主茎10片叶,株高90.0厘米左右,穗长18.0厘米左右,每穗粒数90.0粒左右,千粒重26.0克左右。粒形椭圆,颖尖秆黄色,无芒。株型收敛,剑叶开张角度小,穗位整齐,分蘖力强,幼苗生长势强,活秆成熟,抗倒伏性强。2005~2006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801.2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龙稻2号增产11.0%,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178.3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12.0%。品质主要品质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抗病耐寒性强。适宜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

高产优质抗病水稻品种—龙粳25(龙花01-806)

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2009年1月审定推广。2007年省良种化工程中标品种。主茎11片叶,与对照品种空育131同熟期。株高89厘米左右,穗长14.5厘米左右,每穗粒数80粒左右,千粒重24.6克左右。不实率低,长宽比1.65,颖及颖尖秆黄色,稀有短芒。剑叶较短且开张角度小,整齐一致,分蘖力强,幼苗生长势强,后熟快,抗倒性强。品质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优质食用稻米一级标准。产量较对照空育131平均增产10.8%。抗病耐寒性强。适宜黑龙江省能种植空育131的地区均可种植。

空育131熟期最新品种—龙粳26(龙育03-1804)

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成,2009年1月审定推广。主茎11片叶,与对照品种空育131同熟期。株高94厘米左右,穗长17厘米左右,每穗粒数86粒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株型收敛,分蘖力强,主蘖穗整齐。品质优,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优质食用稻米一级标准。抗稻瘟病,耐寒性强。较喜肥,后期活秆成熟,耐早霜,秆强不倒。产量比对照品种空育131增产10.0%。适宜黑龙江省能种植空育131的地区均可种植。

早熟优质抗病新品种—龙粳27(龙交04-2182)

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2009年1月审定推广。

主茎11片叶,与对照品种合江19同熟期。株高89.9 厘米左右,穗长16.2厘米左右,每穗粒数86.5粒左右,千粒重25.6克左右。株型收敛,叶色深绿,前期耐低温能力强,早生快发,分蘖能力强,活秆成熟,秆强抗倒。品质主要指标达国家2级优质粳米标准。2006-2007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234.8公斤/公顷,比对照合江19号增产5.7%。2008年参加全省生产试验,7个点次平均公顷产量8451.8公斤/公顷,比对照龙粳16号平均增产11.2%。抗病耐冷性强。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地区插秧栽培。

优质抗病糯稻新品种—龙糯3号(龙糯04-1292)

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2009年1月审定推广。主茎12片叶,所需活动积温为2480℃左右。株高91厘米左右,分蘖力较强。穗长17厘米,平均穗粒数90粒,谷粒椭圆、秆黄色,无芒,千粒重26克。品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后熟快,空秕率低。抗稻瘟病,耐寒性强。2007-2008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555.2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牡粘4号增产7.5%。2008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954.1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牡粘4号增产8.9%。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插秧栽培。

长粒型优质香米新品种龙粳香1号(龙花04-050)

2024澳门原料网1688水稻研究所最新育成。长粒型香稻,主茎11片叶,需≥10℃活动积温2350℃左右。株高90.0厘米左右,穗长16.8厘米左右,每穗粒数82粒左右,谷粒长粒型,千粒重27.6克左右。抗稻瘟病性强,耐冷性强。品质优良,米饭清香,口感佳。株型收敛,分蘖能力强,秆强抗倒,活秆成熟。2007年参加全省区域试验7点次平均公顷产量8561.7公斤, 2008年省区域试验7点次平均公顷产量8296.5公斤,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429.1公斤, 2009年参加全省生产试验7点次平均公顷产量7691.5公斤。适宜黑龙江省能种植空育131地区均可种植。

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龙联1号(莲选05-1)

2024澳门原料网1688水稻研究所与黑龙江省莲江口农场有限公司科研站联合育成。主茎12片叶,需≥10℃活动积温2450℃左右,与对照品种垦稻12同熟期。株高91.6厘米左右,穗长16.5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00粒左右,千粒重25.4克左右。株型收敛,分蘖能力强,秆强抗倒,活秆成熟。米质优,主要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抗稻瘟病性强,耐冷性强。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318.9公斤,平均增产6.0%;2009年参加全省生产试验7点次平均公顷产量8520.4公斤,比对照品种垦稻12增产9.3%。适宜黑龙江省能种植垦稻12的地区均可种植。

早熟新品种龙粳29(龙品02011-2)

2024澳门原料网1688水稻研究所育成。主茎11片叶,需≥10℃活动积温2250℃左右,与对照品种同熟期。株高89.4厘米,分蘖力强,幼苗长势强,活秆成熟。穗长16.6厘米左右,每穗粒数98.9粒左右,千粒重26.2克左右,结实率高。米质优,抗病耐寒性强。2007年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841.1 kg/hm2,较对照品种合江19平均增产9.8%,2008年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484.6 kg/hm2,较对照品种龙粳16平均增产10.9%;2009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168.1kg/hm2,较对照品种龙粳20平均增产7.9%。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插秧栽培。

专利技术

为了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合理利用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维护品种选育者和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植物新品种权,鼓励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种,促进农业的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我所积极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现已申请水稻植物新品种权19项,其中公告的17项,授权3项,2项正在申请中。

联系人:张兰民 赵凤民

电话:0454-8841565 15946557133 1379635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