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点新闻 >> 正文

重点新闻

两会归来抓落实丨向“新”而行 提升“研” 值!发展新质生产力 省农科院这样发力

2024-03-19

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2024澳门原料网1688(下简称省农科院)绥化分院副院长聂守军从北京回到绥化,第一时间就走进实验室,为今年水稻生产做准备。

“无论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还是全国人大代表,我始终没有忘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人初心,我将不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契机,突出科技赋能,带领科研团队以良田、良种、良技、良机协同发力,让科技之花在龙江大地绽放。” 聂守军说。

图片

聂守军(右)在实验室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聂守军的工作目标,更频频亮相于省农科院各项工作的部署中,成为全院发展的“关键词”。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第一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正式进入中央文件,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创性概念,不仅指明了新发展阶段激发新动能的决定力量,更明确了大农业发展的关键着力点。”3月15日,省农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申甲在全院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大会上表示,省农科院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要义,依托加快形成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农业强省和农业强国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

图片

省农科院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大会于3月15日召开

丰富的创新资源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沃土

“2023年,我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推动生产力发展为目标,脚踏实地开展科技创新,5个品种入选2023年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12个品种入选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5个大豆品种入选全国高油大豆前10名,北方春作区3个高蛋白品种我院入选2个,自育品种省内播种面积超过1亿亩;‘龙民黑猪’配套系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是我省继1983年三江白猪后时隔40年再次育成的生猪新品种(配套系),并实现了成果转化。研制全国首台大型高端智能鲜食玉米收获机在佳木斯成功下线,对国产大型收获机的研制具有里程碑意义;玉米‘一翻两免’秸秆全量还田轮耕技术、玉米通透式高产栽培技术和瘠薄黑土耕地心土改良培肥地力提升技术被列为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助推了农业提质增效”,在省农科院科研处处长焦少杰看来,省农科院创新资源丰富,在创新是第一要务指引下,全院科技创新正在从农业发展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贡献。

焦少杰介绍,“目前,全院5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在加紧攻关,38个科研团队正在积极申报省科技进步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建一流农科院积蓄着无穷动能。”

图片

我国首台重型铰接式高端智能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资料片)

持续的创新接力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良种

大地还没有完全融化,走进省农科院省农科院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中试基地,却可看到“收获”的场景。原来,这是科研人员加班加点对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再改良再升级。

“如果说传统农业主要靠人,那么现代农业关键在机。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农业生产收益。”省农科院农业机械工程研究院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刘兴博对此深有感触。

在长项领域搞延续性创新,在短板方面开辟新赛道,这在省农科院已达成共识。全院上下齐发力,将各自领域高质量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接力跑”。

据了解,目前我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扩大到200多万亩,但用人工收获,成本高、效率低,收获环节成为鲜食玉米全程机械化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

“2023年底,我们与企业联合研制的我国首台重型铰接式高端智能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正式下线,收获效率超人工60倍,打破了国外同类机械的垄断地位,实现了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国产化价格仅为国外价格的40%,为我省鲜食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自主装备关键技术支撑。”刘兴博自豪满满地说。

2023年小批量3台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在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克东县、北大荒集团襄河农场、黑河市逊克县等地田间完成生产作业面积1万亩。在北纬47°依安种植基地,经与国外进口机型比对作业,质量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丰硕的成果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

鲜食玉米收获机的研发与转化,只是省农科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学研合作的“牛刀小试”。该院成果产业处处长王泽胤告诉记者,2023年,省农科院累计实现成果转化超过2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35.79%。

“3月5日,省农科院自育大豆品种黑科88品种权许可通过竞买形式转化落地,由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以948万元获得该品种8年品种权许可。这不但为省农科院今年的科技成果转化赢得了‘开门红’,也为全省增粮扩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可靠的品种保障。”科技成果转化让省农科院不仅在市场应用中做出了大文章,更通过鲜明的应用导向和准确的实践定位,以“科技增粮三年行动”、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及全省农民培训等方式为载体,建立了“科研+推广+示范主体”一体化人才矩阵,促进科技成果快速导入生产一线,走出了以科技创新推动龙江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广阔天地。

申甲告诉记者,“2024年我们将沿着党中央的方向指引,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稳步塑造创新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围绕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工程、兴所强院建设工程等十大方面二十项具体工作任务,全力打造国家寒地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着力吸引、培养和造就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为保障龙江种源自主可控提供品种支撑,为可持续开发利用黑土地提供科技方案,努力成为能够有力引领和支撑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性农业科技力量。”

这个春天,在省农科院的实验室、畜禽场、育秧棚、中试车间,奋斗的身影随处可见,践行“新质生产力”的热潮如火如荼……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