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点新闻 >> 正文

重点新闻

推进节粮减损,确保颗粒归仓

2020-11-11

“十三五”时期,中央确立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制定惠农政策,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成功解决了十四亿人吃饭问题。而另一方面,我国粮食从生产到加工链条的损失相当严重,有关研究表明,产后损失中收获环节的损失仅次于消费环节,目前水稻和小麦的机械化收获环节损失率均超过3%。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数据统计,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等环节,每年损失量达700亿斤。随着人口增长,耕地减少,产量提高的幅度有限,研究减损是未来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2020年是2024澳门原料网1688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项目“黑龙江玉米水稻产后减损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的收官之年。三年来,课题组针对黑龙江省玉米、水稻机收损失问题,玉米临储霉变、鼠害等致损问题,稻谷储藏食味品质下降及储藏损失问题,集成优化了水稻《 “三适、一标”机收减损关键技术》、玉米《 “两佳、一调”机收粒、机收穗减损关键技术》、玉米《自通风新型钢构果穗临储粮仓》和稻谷《“袋储稻谷+底铺稻壳”临储稻谷》4套减损关键技术模式,已于2020年9—10月分别组织省内外农机推广、农技推广、品质检测、育种栽培和储藏加工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了现场踏查和技术模式评价,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规范在省内水稻、玉米主产区进行示范和推广应用,有效推进节粮减损,力争做到颗粒归仓。

一是水稻“三适、一标”减损关键技术模式。即当谷物含水量在15%~17%时,采用半喂入式收割机时留茬高度8~10 cm,采用全喂入式收割机留茬高度25~30 cm,机手以行进速度1.5~2.0 m/s转圈收获为最佳模式。该模式着力解决了适宜含水量、收货方式、作业速度,标准收货时间问题。在收获环节,不仅减损效果好,农机驾驶员还可以根据水稻高度、成熟度调整收割机高度和速度。目前该模式在黑龙江省绥化、泰来、五常等9个市县(农场)累计推广应用42.95万亩,降低收获损失率23.05%。

二是玉米“两佳、一调”机收粒、机收穗减损关键技术模式。即在采用宜机收品种、抗倒伏栽培基础上,在玉米含水量28%~33%时,采用纵向收获法,试割调整割台系统、扒皮系统等系统参数,以1.5~2.0 m/s标准行使速度下,平均粒收损失比常规技术模式降低1.37个百分点,损失率降低了39.84%;穗收损失比常规模式降低1.11个百分点,损失率降低了39.78%。该模式在黑龙江省巴彦、依安、852农场等县市(农场)进行集成应用,示范推广62.34万亩。

三是优化设计“自通风新型钢构玉米果穗临储粮仓”。该粮仓通过增设仓门、通风管、无动力风机、铺设密制钢丝网等,实现了防止鼠害、霉变的发生,加速水分散失等减损作用,由于结构简单,通风效果好,建造成本低,使用年限长,目前在黑龙江各市县已推广11.4万套,减少玉米损失4.5万吨,降低玉米临储损失率4%-6%,实现增收3685万元。

四是“袋储稻谷+底铺稻壳”临储稻谷模式。即在中小型米业封闭常温储藏条件下,稻谷水分含量小于15%时,采用聚酯纤维袋包装稻谷180斤/袋,地面铺垫稻壳厚度约5~6 cm做隔热、防潮层,稻谷袋以井字码放其上,以1吨为一个储藏单元,稻垛距离墙面60 cm以上。该临储模式既提高了稻谷的品质,又提高了稻壳的利用价值,已经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五常市、庆安县、方正县、富裕县、青冈县、富锦市、宁安市等15家米业、13家合作社推广应用,临储6580吨稻谷,平均降低稻谷减损率1.06个百分点。

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除农场以外的地方生产主体,在粮食生产的种管收环节,更需要科技的助力。2019年黑龙江遭遇早期低温、后期多雨,2020年遭遇三次台风的袭击,致使农田普遍积水,作物倒伏严重,在这样不利的自然灾害情况下,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仍然取得丰产丰收,这得益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得益于科研工作者的潜心研究和推广部门的鼎力支持,使我们在大灾之年减少了粮食损失,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抗风险能力。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玉米价格好,5000亩地能通过减少损失增收4万!”,巴彦县天德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陈晶理事长,站在田间地头、手拿刚刚掰下的玉米棒、望着玉米田各类农用机械来回穿梭,满脸写满笑容的如是说。阿城市金水河农业示范基地的郝丽娜望着2000亩的稻田,充满感激的说:“以前人手跟不上,稻谷收割不及时淋雨就影响收成,现在不仅收得快,收的还干净!”(遥信所 黄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