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9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十三五”期间,为有效破解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科学、技术难题,确保我国粮食丰产增效协同发展,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国家正式启动了“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其中2017、2018年两个黑龙江区域专项均由省农科院主持承担。
今年伊始,农业生产便不断面对着新冠肺炎疫情、低温多雨寡照等一系列风险的挑战。在中央提出的“六保”中,保粮食能源安全更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了稳固国家“大粮仓”地位,确保农业生产量增质优有底气,6月23日-7月12日,两个项目成立联合指导组,历时8天深入到省内望奎县、852农场、前哨农场、肇东市、查哈阳农场、绥化市北林区、双城市和巴彦县等8个项目基地县开展检查指导工作。
联合指导组由“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二期“东北北部春玉米、粳稻水热优化配置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 首席专家、省农科院院长李文华研究员,三期“黑龙江低温黑土区春玉米、粳稻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科研处处长柴永山研究员担任组长,二期、三期各子课题主持人、部分任务负责人、基地县政府部门领导及农业部门领导和业务人员参加检查。同时,项目组还特别邀请了省内育种、栽培、植保及农机等方面的专家和省科技厅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作为专家团,联合进行了检查指导。
田间检查期间,联合指导组不顾风雨交加和高温酷暑,分别深入到项目核心区、示范区及辐射区,就关键技术应用和技术集成模式示范、辐射效果进行检查指导。每到一处,联合指导组都详细听取各子课题负责人关于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并现场到不同示范田的田间地头进行踏查。据了解,两个项目自实施以来,始终围绕“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总要求,分别通过挖掘丰产增效新潜力,破解了良种良法配套、信息化精准栽培、土壤培肥耕作、灾变控制、抗低温干旱、均衡增产和节本减排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二期首席李文华研究员在联合检查总结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提出“中国粮、中国碗”,端牢“中国饭碗”,在今年更有着特殊意义。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粮食安全的冲击,恰恰验证了我国将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里,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争取了主动。黑龙江省是国家“大粮仓”,“粮丰”项目组的全体农业科研人员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一份力量。目前从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实施效果看,各项目区在技术模式集成推广、水热资源调控、病虫害防治、农民培训、全程机械化等不同环节特色鲜明,生产效率、节本增效效果显著,充分体现了“粮丰”专项的成效。在肯定项目成果的同时,他也对项目组全体科研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强调,碗里装好粮,就更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希望大家在疫情之年更能群策群力,发挥聪明才智,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在为黑龙江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交上满意答卷的同时,更从科技角度增加我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信心和底气。
三期首席柴永山研究员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决战脱贫攻坚时间紧、要求高,落实“六稳”“六保”任务重、难度大,还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确保粮食安全更显意义重大。项目组全体科研人员要守稳今年粮食生产的良好开局,不能麻痹松懈,更要继续履行好服务农业生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职责,尽全力从科技角度稳步提升粮食综合产能。
专家团也对检查期间发现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并希望项目、课题和任务负责人能够提高对项目执行意义的认识,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己任,提升科研能力,促进项目高效实施,总结项目亮点、发现总结问题,为“十四五”立项夯实基础,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此次项目联合检查指导使大家对疫情常态化时期开展“粮丰”专项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作为农业科研工作者,不但要通过团结协作、创新奋进,为推动我国粮食高质量生产水平提升,更要为“中国粮仓”在疫情下经受考验提供农科支撑、为保障“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贡献科技力量。
主办单位:2024澳门原料网1688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2024澳门原料网1688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