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点新闻 >> 正文

重点新闻

黑龙江省农科院潘国君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8-01-20

“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新品种选育及应用”项目,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4澳门原料网1688

项目简介

寒地早粳稻区是世界第一大粳稻区,水稻种植面积7000多万亩,约占全国粳稻面积的50%,亩产465公斤,总产3200多万吨,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然而该稻作区生态条件特殊,种植品种为寒地早粳稻生态型,存在着生育期短难创高产、稻瘟病和低温冷害频发难以稳产、优异种质资源匮乏、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日本品种长时间占主导地位,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该项目组在国家863(2001AA241016 )和省部重点计划支持下,从新品种选育、关键优异种质创新、育种理论探索与技术体系创建与完善等方面历经20多年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创新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多抗寒地早粳稻龙粳31、龙粳25、龙粳21和龙粳39,解决了寒地早粳稻品种难创高产和稳产的问题。在产量、整精米率以及抗稻瘟病等方面超过五优稻4号(稻花香2号)和著名日本品种空育131、上育397。2010年起陆续成为农业部主导品种和黑龙江省主栽品种。龙粳31连续5年(2012—2016)为我国第一大水稻品种,年最大种植面积1692.34万亩,创我国粳稻年种植面积的历史纪录,是2001年以后我国年种植面积最大水稻品种,累计推广6676.05万亩,取代了在寒地早粳稻区占主导地位10年之久的日本品种空育131。创新出龙花961513、龙花97058、龙花95361等一批具有籼稻或地理远缘血缘的关键优异种质,解决了寒地早粳稻优异种质材料匮乏的难题。挖掘出丰产性、抗瘟性、抗冷性和适应性等方面独具特色的寒地早粳稻基因源,成为选育龙粳31、龙粳25、龙粳21、龙粳39的父母本或桥梁亲本,奠定了选育这些突破性品种的物质基础。首次提出了“寒地早粳稻早期繁茂多抗新株型”理论,创新了“双态双层”花药培养、“三增一减”产量选择、“二圃合一”抗逆鉴定等技术,创建完善了具有独特性的寒地早粳稻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解决了寒地早粳稻育种理论与技术不完善问题,为寒地早粳稻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该项目技术难度大、系统性强、创新性突出、社会经济效益巨大,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极大地推动了寒地早粳稻产业的发展,为提升粳稻育种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该项研究育成的品种在黑龙江、吉林、内蒙、新疆等省(区)累计推广面积1.37亿亩,新增销售额1984.21亿元,新增利润193.44亿元,其中,近三年新增销售额1546.67亿元,新增利润150.91亿元。发表论文16篇,出版《寒地粳稻育种》等专著2部,获植物新品种权6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2024澳门原料网1688

潘国君带领的水稻生物技术育种团队于2000年组建,主要工作任务是选育适宜黑龙江省第二、三、四积温带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及优异种质的创新。主要科研方向是通过水稻花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常规育种等综合技术育种研究,探索水稻育种的理论与技术,提高水稻的育种效率,创新优异种质,最终为培育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水稻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撑。十八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研究项目(课题)84项,选育水稻新品种29个,累计推广面积达1.63亿亩,增收稻谷81.3亿公斤,增创社会经济效益243.9亿元。取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7项,发表论文108篇,出版专著5部,为推动龙江水稻产业快速发展、保障国家口粮安全做出巨大的贡献。

2024澳门原料网1688

主要业绩

1、主持国家级水稻科研项目,研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主持和参加科研课题84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67项。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东北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国家863计划“寒地早粳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选育”、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方优质粳稻高产综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寒地高产优质高抗早粳新品种及高效安全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东北北部粳稻育种”、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寒地早粳优质品种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寒地早粳超级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黑龙江稻区早熟耐寒超级粳稻高效育种技术与新品种选育”及省攻关重大项目“寒地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和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寒地早粳优质超级稻种质创新与示范研究”等,均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和重要进展。

2、取得了突破性科研成果,为农民增产增收做出重要贡献。

2000年以来取得获奖成果29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11项。“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新品种选育及应用”201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方粳型优质超级稻新品种培育与示范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 “早熟优质抗病超级稻龙粳14号的选育”、“优质多抗超级稻龙粳21的选育” 、“优质高产耐冷抗病水稻新品种龙粳25的选育”、“寒地早熟优质多抗超级稻龙粳31的选育”均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寒地早粳耐冷抗病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获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寒地水稻高产优质技术研究与示范”、“绿色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等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7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4项,制定佳木斯大米地方标准5项。在《中国水稻科学》、《中国农学通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08篇,出版专著5部,主编出版《寒地粳稻育种》、《寒地早粳稻稻瘟病流行因素研究》、《水稻良种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副主编出版《寒地水稻施肥技术》、《粳稻品种图鉴》。共选育水稻新品种29个,累计推广面积达1.63亿亩,增收稻谷81.3亿公斤,增创社会经济效益243.9亿元。主持育成和推广的龙粳系列水稻品种近年来占全省总面积的50%左右,占适宜区70%左右。育成超级稻品种5个:龙粳14、龙粳18、龙粳21、龙粳31、龙粳39,其中龙粳14是黑龙江省第一个早熟超级稻品种,龙粳31在2013年种植面积达到1692.3万亩,2012-2016年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创我国粳稻品种年种植面积的历史纪录。实现了黑龙江省自主创新品种种植面积的历史性突破,对农民增产增收和农业增效起到的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新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性,可减施或免施农药,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建康,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

3、育种技术和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首次提出并创建完善了具有独特性的寒地早粳稻早期繁茂多抗新株型理论与技术体系,创制了一批具有籼稻或地理远缘血缘的优异种质材料,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寒地早粳稻品种龙粳 31、龙粳 25、龙粳 21、龙粳 39和龙粳 46等品种,取代了日本品种空育131,实现了品种的更新换代,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2024澳门原料网1688

为适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团队的育种方向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保证抗病、抗冷、抗倒的前提下,实现优质与丰产的完美结合,尤其长粒香型优质米的选育、符合“两减”要求新品种的选育以及理想株型育种的突破将是下一步育种的重要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