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7
记者从9月25日在二九一农场召开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增效关键技术集成及示范”课题现场会上获悉,省农科院科研人员通过3年的研究,以栽培方式、轮作模式、肥水调控、新型肥料和新材料应用等减排增效技术为主体,通过生物炭应用、好氧堆肥过程研制及应用的研究方法,实现了水稻田间温室气体(甲烷、一氧化氮)综合减排量降低10%以上,水稻增产5%到11.3%。
在现场会田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率专家团对采用该课题栽培方式种植的水稻进行现场评议及测产。“以前对我省水稻生产有一个悲观的想法,随着对环境不断地掠夺,土壤会不断地越来越恶化,粮食生产能否可持续”省农科院副院长来永才研究员告诉记者,此次技术就是解决粮食生产问题,使土地持续利用,目的是追求环境、产量、人类需求三者之间的平衡,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满足人类的需求。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金千瑜接受记者采访,他表示,这种模式不仅对黑龙江,更是对全国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采用这种模式,既可以生产高产量水稻,也能使土壤保持肥沃。
在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增效关键技术集成能否可复制的问题上,我院栽培所董文军博士告诉记者,此模式基本上在全国都可以进行推广,增密减氮技术是可复制的,而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在推广上因为成本问题有些阻碍。生物炭成本比较贵,一吨价格在2600元左右,一公顷土地需使用1吨半,一亩地成本投入260多元,生物有机肥相对便宜些。在未来如果能解决成本问题,此技术推广前景将会非常广阔。
主办单位:2024澳门原料网1688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2024澳门原料网1688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