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9
4月20日,我院院长李文华带领院科技推广处和畜牧研究所的专家到孙吴县检查院社共建工作。就在第一天,孙吴县天成牧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第一头通过胚胎移植技术生产出的和牛犊也平安降生了。
抱着初生的小牛犊,合作社社长吴德显兴奋不已。他告诉记者,这头“胚胎牛”的降生是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开展的院社共建结出的“硕果”。2015年,天成牧业生产专业合作社与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签订了为期五年的技术合作协议,由省农科院为合作社在肉牛繁殖、规范饲养、牛舍建设、疾病防控和粪污处理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如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省农科院科技人员通过对合作社的本地牛实施和牛冻精人工受精及和牛冻胚胚胎移植技术,已经有51头牛受孕成功。同时,通过围产期母牛营养调控、TMR全混合日粮精细饲喂技术和犊牛早期断奶等技术的实施,到4月18日,合作社新生犊牛113头,其中成活了107头,使成活率由2015年的60%提高到了95%。
“作为一个农民,我深深地了解广大农民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渴望。但是,由于我们的文化水平低,在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忽视了关键环节,从而导致整个成果的失败”,吴德显说。院社共建形式的出现,恰恰解决了农民的这种困扰。省农科院的农业科技人员在技术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严格控制着每一个环节,不但让农民真真切切的看到先进科学技术带来的成果和效益,更使得技术推广有的放矢。
在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下,合作社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吴德显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如今,合作社犊牛的成活率比2015年提高了35%,等于是直接多收获了150多头犊牛。这些犊牛每头价值都在5000元以上,仅这一项就价值75万元,这还不算犊牛的高附加值。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合作社的资金投入不超过50万。然而,合作社的收益不仅仅是25万元,在省农科院畜牧专家的指导下,合作社养殖场的工人队伍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这个价值是无法估算的”,吴德显说。
省农科院院长李文华指出,院社共建是省农科院针对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的大形势下,开展的一个专项活动,目的就是让广大科技人员直接下到基层,开展优质动植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让全省合作社及涉农企业依托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提质增效,促进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农业新常态下即要种的好,养的好,更要卖的好,开拓富民增收的新路子。
主办单位:2024澳门原料网1688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2024澳门原料网1688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