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点新闻 >> 正文

重点新闻

中科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2015-08-14

8月12日,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2015年度工作总结及学术交流会在我院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黑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党委书记胥伟华主持。

2024澳门原料网1688

2014-2015年,中科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在创新团队建设、创新成果研发、先导专项学科发展等方面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24澳门原料网1688

据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我院院长李文华介绍,2014-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共新申请到国家、省、市各类课题21项。目前,中心累计在研项目60项,比2010年翻了4番,人均主持课题达到4项,有力保障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心还充分利用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的地域优势、我院的应用研究优势和中国科学院的农业科技研究前沿优势,开展联合攻关,通过分子辅助手段对黑龙江省各积温带主栽品种存在的抗性问题、品质问题、产量问题等明显缺陷进行分子改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目前,中心累计选育水稻新品种6个,在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累计推广面积达100多万亩;创制携带各类有益稳定世代材料近300份,并评价鉴定了一大批水稻资源材料。

为加大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大力吸引高端人才,引进分子、病理、耕作、栽培、土壤等多个专业的博士14人,充分发挥了优秀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年轻科研人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014年9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和黑龙江省副省长胡亚枫一同为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东北分子育种基地”揭牌。粳稻中心作为先导专项的东北育种基地之一,重点开展寒地主要农作物分子模块解析、挖掘和组装设计育种等方面的研究。一年多来,项目进展顺利,水稻、玉米、大豆等多学科齐头并进,取得初步成效。科研人员针对黑龙江稻区水稻冷害较多、土地盐碱值较高等问题和高光效的特点,开展了水稻耐冷、耐盐碱的分子模块解析和高光效分子模块解析研究;在玉米的早熟、株型、耐旱、耐盐碱等方面开展了玉米耐旱、耐盐分子模块解析和玉米茎叶夹角及水分高效利用分子模块解析等研究,鉴定了6个重组自交系群体,联合申报了4个玉米品系参加黑龙江省区域预备试验;在野生大豆资源保护利用、品质产量等优异分子模块挖掘解析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研究。

据了解,2015-2016年,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将进一步加快中心软硬件建设,夯实双方合作的平台基础。充分整合各方资源,跟踪国家政策,及时掌握动向,结合国家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围绕国家农业科技重点支持领域,并结合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需求,多层面、多渠道广泛争取各级各类大项目,以此为基础开展联合攻关,助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还将广泛开展行业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广泛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取长补短,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共同攻克水稻生产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突破共性关键技术瓶颈,培育研发出适合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新品种和新技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会议期间,相关专家对进一步完善粳稻中心各项设施建设与项目管理、如何加入种子创新研究院以及先导专项的实施等领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