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点新闻 >> 正文

重点新闻

我院获2014年省科技一等奖团队 在工作会上做科研管理工作经验介绍

2015-04-28

在本次院工作会议开幕式上,首次设立了科研管理工作经验汇报环节。《东北黑土退化的时空变化、机理及定向培育》、《高油高产、多抗、广适应性大豆品种合丰55选育与推广》、《寒地早熟优质多抗超级稻龙粳31的选育》三个获得2014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的项目组第一完成人,采用多媒体形式,从获得的成果、团队的进步以及科研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各自团队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与会人员传经送宝。

《东北黑土退化的时空变化、机理及定向培育》作为我院获得的首个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魏丹研究员代表项目团队作了题为《黑土资源保护与持续创新利用研究》的专题汇报。汇报从团队基本情况、研究方向及标志性学术成果、团队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团队发展规划四个方面进行了经验介绍。我院土壤学科已经有近60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代土肥人的潜心研究,在平台建设、项目申请和科研成果等方面均获得了重大突破。据魏丹研究员介绍,该团队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结合基础理论研究,解释了黑土质量演变规律,破解了退化黑土修复关键技术瓶颈,提出了黑土有机质平衡理论,集成了东北黑土区中低产田沃土技术,并建立起黑土保护技术体系。在汇报中,黑土创新团队也首次大胆地谋划了团队“跨越2030”黑土创新团队发展规划,为今后东北黑土的保护和利用指明了研究方向。

《高油高产、多抗、广适应性大豆品种合丰55选育与推广》项目的第一完成人郭泰研究员,结合佳木斯分院大豆育种基本情况和重大成果“合丰55”的创新性,重点介绍了该创新团队的管理经验。郭泰认为,领导的重视和政策支持是该项目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障,团队建立起的主持人问责制则是保障课题稳步发展的关键。同时,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团队还建立起了合理的人才结构、团结稳定与充满活力的学科团队,并十分注重与多学科的协同创新,使得项目不但取得了育种中的大跨越,在加快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三农”等工作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潘国君研究员作为《寒地早熟优质多抗超级稻龙粳31的选育》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以《重视人才、创新机制 推动水稻育种取得新突破》为题,结合创新团队“十五”以来的工作成绩,介绍了其主要经验和做法。他们项目组立足地处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的生态区域优势,抓住提高品种抗病性和耐冷性这一目标,瞄准保证优质性的市场定位,把握增强抗倒性的生产需求,经过不懈努力,选育出超级稻品种—“龙粳31”。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团队建立了竞争机制,调整各研究室之间的管理方式,通过分工合作实现了共同发展;重视人才,建立了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举办学术活动和研讨会,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科研设施建设,提高育种水平。潘国君和他的团队深深体会到,科技创新是立所之本,成果转化是富所、富民之策,机制创新是立所之源,加强管理是立所之保证,正是在这些管理经验的推动下,团队才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首次举行的科研管理工作经验汇报,让与会科研人员振奋了精神、坚定了信心、鼓舞了士气、激发了干劲,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和工作思路,并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指明了方向。大家一致认为,三个项目创新团队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他们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对于研究的内容、路线、关键技术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研究思路,更是由于其设定的研究方向是连续的、可持续的。同时,项目团队还很好的将科技创新与人才管理结合起来,激发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确保科技创新有序、有效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