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点新闻 >> 正文

重点新闻

农科院2011年工作报告

2014-07-21

在全院2011年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韩贵清

(2011年2月23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10年全院各项工作,表彰奖励先进,安排部署全院2011年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努力创建国际一流农科院,为全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提供持续科技支撑。刚才,表彰奖励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代表院党组向受到表彰奖励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根据院党组意见,我讲两个方面问题。

一、2010年工作总结回顾

一年来,我们紧紧抓住两大基本任务,积极推进三项专题会战,全力建好四大平台,成立重点工作指挥部,以专题会战形式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各项工作登上新的台阶,奠定了创建国际一流农科院的良好基础。我院荣获全省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贡献奖、全省新农村帮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一)两大基本任务扎实推进

一是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项目争取取得新进展。持续8年的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任务圆满完成,得到省委吉炳轩书记的充分肯定,明确表示将继续投入资金支持我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新争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科学家岗位和综合试验站7个,使我院拥有的体系科学家岗位达到14个、综合试验站达到28个,在全国名列前茅;争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东北黑土区应对气候变化、提高黑土可持续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示范”等各级各类大项目91项,科研经费达5060多万元。“十二五”科研项目立项申报有重大收获,“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地力提升沃土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等10个课题通过科技部评审被列入“十二五”首批启动实施项目库,其中“东北平原北部(黑龙江)春玉米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已经启动实施。民猪抗寒特性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创新成果实现新突破。全年共审定和登记作物新品种36个,获得各类成果奖项46个,其中《黑龙江农业新技术系列图解丛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对此,王宪魁省长专门批示:“大事,好事,我省应先积极推广,请维峰同志阅示”。杜家毫常务副省长批示:“很好,谨表祝贺。做好科普,尤其是农业科普意义重大,要坚持不懈做下去,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经验、新成果。”),“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获2010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程”获得省长特别奖,“龙稻5号水稻品种的选育及推广”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参加的“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参加的“优质牧草新品种选育及生产配套技术研究”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高产优质抗逆玉米新品种龙育4号的选育及推广”、“ 提高黑土综合生产能力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6个项目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目前,我院育成的作物品种在全省占据主导地位,2010年推广面积排在前10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中,大豆品种有9个、水稻品种有7个、小麦品种有7个、马铃薯品种有5个、玉米品种除省外6个品种其余均为我院育成品种。大豆合丰50、绥农28种植面积名列全国前茅,水稻龙粳26推广面积居我省自育品种之首。科研工作多学科多领域登上新台阶。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结合更加紧密,大豆多基因聚合技术研究、优质超级稻选育和杂交水稻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玉米通过单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等技术选育的材料比重迅速增加;优质强筋小麦育种取得较大突破,初步建立了春小麦光温生态育种技术体系;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和综合增产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组建了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亚麻、向日葵和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的新品种选育及生产配套栽培技术取得新成绩;龙园系列旱黄瓜成为我国东北地区的主栽品种,龙园香梨、龙园洋梨等成功打入京津地区;薄皮甜瓜和超大西瓜在第三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确定了高效稳定的克隆猪和转基因克隆猪的实验程序,首批“试管牛”通过专家组鉴定。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风险评估及转基因监测体系;实现了农业遥感对农业生产全程监测。黑土保护利用技术、食品高湿挤压技术和挤压膨化技术、生物质燃料块生产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病虫草鼠综合防治及天敌利用技术、农牧循环食用菌高效生产技术、极早熟野生大豆基因挖掘、东北黑蜂保护与利用、院报期刊、信息网络、工程咨询等均有新进展。以我院为依托成立黑龙江省食物与营养咨询指导委员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积极筹办黑龙江省草业协会、苜蓿协会和《草业》期刊,进展顺利。

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创新理念,被写入第三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哈尔滨宣言,全面深化了合作共建模式。院市共建,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与哈尔滨市合作共建黑龙江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打造了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成为省市领导靠前指挥现代农业的阵地,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交流的窗口,优质农产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广大农民接受科技培训的绿色课堂,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孵化器,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引领全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院县共建,搭建完善合作平台。通过几年来的共建帮扶工作,我院在全省34个县均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科技推广体系,合作共建“四位一体”新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的认可,各县市纷纷希望继续延续共建工作。鉴于此,2010年院党组继续动员人力、物力与各共建县市共同推动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平台的运转,并联合各共建单位申请项目支持。“共建一片示范田”项目借助共建平台在全省铺开,大豆、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五大作物高产攻关和特色养殖业取得喜人成效,极大加速了各共建县农业标准化进程。院区共建,为都市农业提供支撑。大庆分院与大庆市大同区合作共建的八井子乡农业科技主题公园被称为全国第一家建在农民田间地头的“研究所”,得到了省委吉炳轩书记的充分肯定,深受当地干部群众欢迎。院企共建,促进产学研结合。我院与美国亨氏公司、富裕老窖酒业、中储粮北方公司等多家龙头企业开展合作,以科技助推企业发展,提高产品科技附加值。与中国农业出版社在农业科普书籍的出版、宣传等领域加强合作。编辑出版了《龙江模式之共建之路》,中国农业出版社还赠送我院最新出版的农业类图书2000余册,极大丰富和更新了我院藏书资源。院村共建,大力培植特色产业。全院有21个分院(研究所)与全省67个村开展院村共建,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主导产业发展,累计实施农业科技致富项目67项,涉及各类特色种养实用技术、新品种100多项,使项目户户均增收5800元。全年科技人员深入项目区2000余人次,无偿提供种肥药40吨,依托项目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864场,发放资料10万份,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1.2万人次,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欢迎。我们还积极建言献策,向省委省政府报送了《关于2011年黑龙江省春季农情分析及科技备春耕生产建议的报告》,吉炳轩书记在有关会议上多次对我院提出表扬,王宪魁省长专门批示:“报告好,请维峰同志阅。”2010年4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我院检查指导工作时指出“希望黑龙江省农科院在黑龙江省农牧业发展当中,继续发挥技术领军作用,给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院与省政府研究室共同形成的省长调研报告——《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希望之路》被《求是》刊载。绥化分院、园艺分院、大庆分院农业科技园区和牡丹江分院对俄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展示功能拓展,辐射带动能力增强。齐齐哈尔分院科技园区建设进展顺利,佳木斯分院科技园区完成一期建设任务。

(二)三项专题会战全面告捷

一是第三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圆满成功。去年8月12-14日我院成功承办了“第三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香港等8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500多名代表参加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时任省长栗战书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会议还发布了哈尔滨宣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高层研讨会举办的非常成功、非常精彩、非常难忘,是“农业科技奥运”、“农业科技世博”,纷纷表示希望能够与我院乃至我省开展更广泛的实质合作。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科技日报、农民日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电视台等23家媒体报道了大会盛况。通过成功举办“第三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进一步深化了我院与美国、俄罗斯、英国、韩国、保加利亚、日本等30多个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全年累计确立国际合作项目39个,签署国际间合作协议19份,派出交流学者89人次,引进外国专家362人次,并将联合组建国际农业经济研究中心和国际食品加工研究院、在俄罗斯建立中俄国际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二是人才工作取得突出成效。重新修改和制定了《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待遇的暂行规定》等11项制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年新引进博士12人,总数达到65人。博士后工作取得新进展,设立了23个分站,进出站博士后203人,再次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殊荣。启动了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黑龙江分院招生教学工作,聘任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82名,在校生124人,2010年又吸引368人报考,其中190人参加复试,列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各教学点第一名。启动建立了中国农民大学黑龙江学院的大庆、土肥、栽培、畜牧和齐齐哈尔等21个分院。对12个研究所和处室的领导班子进行充实加强,召开了全院首届人才工作会议,向刘忠堂颁发了终身研究员聘书。肖步阳、刘忠堂获得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功勋奖,并聘请中国工程院陈温福院士为我院共享院士。我院人才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肯定,在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人才工作经验介绍,被《黑龙江日报》全文刊载。

三是院容院貌焕然一新。聘请国内一流设计公司对院部广场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投入专项资金,对综合办公大楼进行了重新装修,对学府路的正门进行重新建造,对绿化美化、休闲运动等场所进行了全面改造,并加强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使整个院区面貌焕然一新,到处充满着鸟语花香,可谓“风景这边独好”,极大地改善了广大职工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三)四大平台建设成果显著

一是黑龙江(兴十四)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按照省委吉炳轩书记提出的建设“西有杨凌,北有兴十四”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战略思路,我们整合全院科技资源,以齐齐哈尔分院为基础,抽调专人长驻兴十四村,全力投入园区建设。4000亩科技园区按照“四大系统、八大展示区”的整体规划,当年投入,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当年见效,被省委书记称为“深圳速度”,起到了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的作用,使当地各类农作物产量较以前大幅度提高,该村农民人均新增收入2000多元。大庆分院李志学在棚室西瓜生长期,始终吃住在园区,孩子高考、填报志愿都未能回家照看,他的执着和坚守,创造了大西瓜超百斤的记录。李学湛在兴十四搞马铃薯大垄、深松、原种、综防等一系列配套技术,当地干部和农民不理解,认为是瞎整,但是当收获时,马铃薯亩产突破万斤,村民们惊呆了,吉炳轩书记和各级领导震撼了,都竖起了大拇指。吉炳轩书记要求我们继续扩大园区的示范展示范围,为周边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二是黑龙江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示范区建设按期启动,已初具规模,得到了省委书记吉炳轩、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的充分肯定,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盖如垠、市长林铎等领导多次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最优惠的政策。目前,示范区建设按照“一轴、一心、十区”的整体布局有序推进。用于示范区建设的8056亩土地已经基本到位,聘请同济大学对示范区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建设了约10公里的围栏和近30公里的园区道路,示范区总体轮廓已经形成。筹建的新型专业农机合作社大部分农机具已经到位。种植了6015亩草木樨进行培肥地力,500亩水稻试验田已经规划建设完毕,田间配套设施基本完善。我院与日本伊藤忠商事(世界500强第17位)签订了合作共建黑龙江现代农业示范区协议,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达成了共建副食品供应基地的合作意向。

三是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展顺利。我院在松北科技创新城起步区建设的11.6万平方米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由世界百强设计公司上海现代集团设计,于去年4月奠基启动,进展顺利,成效显著。我们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制定管理制度,落实专人监管,不断优化管理环节,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圆满完成立项审批和大厦设计、基础工程、监理、总包单位招标等相关工作,桩基础施工全部结束,9月1日总承建商正式进场施工,12月5日底板浇注完成。目前即将复工建设。我们邀请省纪检委对招标和建设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了公开透明。省委书记吉炳轩、哈尔滨市委书记盖如垠多次到建设现场检查指导,并给予充分肯定。

四是黑龙江(三亚)农作物种质创新园区建设全面启动。我们先后五次到海南实地考察调研,初步选定地块,并与中储粮北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先后签署了共建协议和补充协议,由中储粮北方公司无偿提供260亩土地,我院出人员、出技术、出成果,共同在三亚市荔枝沟镇建立固定的黑龙江(三亚)农作物种质创新园区。聘请国内知名设计公司,对南繁基地新址,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目前已启动建设。

(四)科技成果产业化有新进展

一是树立品牌形象,叫响“黑农科”品牌。成功承办“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2010年年会”,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及全国30余个省市农科院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会议;我院还积极参加“科博会”、“哈洽会”、“绿博会”、“种子双交会”等国内重要展会和会议,扩大知名度,全方位展示“黑农科”品牌。我院的松粳香系列大米成为我省品牌产品,供不应求。“黑农科”旗下壮秧剂、除草剂、有机无机复混肥、超微粉种子处理剂等产品行销各地,专用饲料和生物饲料发展态势良好。与龙广乡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了“第二届备春耕种子团购会”,对院农资市场新品种进行宣传推介,提升了农资市场的影响力。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打造龙科种业集团。2010年得到中国工商银行和兴支行的7300万元流动资金信用贷款,有效破解我院科技成果产业化资金瓶颈,拓展了融资渠道,增强了科技产业活力。黑龙江龙科种业公司进一步提档升级,获得“中国种业骨干企业”荣誉称号,名列全国种业50强第38位。目前院里正在积极筹备,组建注册资金1亿元的黑龙江龙科种业集团。“秸秆轻度碳化生物质燃料块”热值达到市售型煤水平,即将大规模生产;在大庆市大同区八井子农业科技主题公园打造了新型育苗工厂,得到了省委吉炳轩书记的高度评价,要求大庆市再出资2000万元,扩大育苗工厂,实现产业化。

三是依法维护权利,保障科技产业健康发展。协调院常年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为我院各项工作出具法律建议书22份,修改各类合作协议、合同18份,现场法律服务40余次,并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提升了科研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知识水平。各单位品种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全院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46件,有21件获得授权品种。“嫩单13”玉米品种授权转让费达420万元,创东三省中早熟玉米技术转让费历史新高。

(五)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党员,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召开党员大会、举行院村共建金秋科技丰收日活动、组织党委书记和党支部书记赴井冈山学习、组织女专家与省妇联合作开展“五大粮食高产攻关模式”推广等形式,强化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全体党员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各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全年有17名预备党员转正,并吸收12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组织开展乒乓球赛、春节文艺汇演、青年论坛、迎新联欢会、青年足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干劲,弘扬了农科院人的“四大精神”。

(六)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服务职能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和标准有新提高。全面加强财务和政府采购管理,圆满完成预决算工作,全年共收到财政拨款2.545亿元,获得了2010年省直部门预算评比二等奖、省直部门决算和经济效益月报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基本建设稳步推进,完成牡丹江分院4栋职工住宅楼、金鸡实验农庄、黑龙江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指挥部、院部车库、智能化温室等建设项目,办公试验和职工住房条件全面改善。审计工作职能进一步加强,有效规范了财务收支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全面加强安全保卫工作,落实安全责任,强化技术防范措施,加强安全检查和整改,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全院政治安定、治安稳定。文件运转和文字综合规范严谨,档案管理和机要保密安全高效,政务接待和信访工作热情周到,办公管理井然有序,服务保障有力有效,营造了良好办公环境和工作秩序。规范后勤管理,强化后勤保障,创造了舒适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并引入磨盘山水系。完成2010年职工住房补贴发放和2011年住房补贴预算任务。老干部工作全面加强,在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保证老干部紧急情况下用车、体检等方面实现规范化,使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同时,狠抓工作落实,成立了大项目办、园区管委会和各大项目建设指挥部,主管院长牵头,分工负责,分兵落实,工作效率提高,质量明显提升。

回顾一年来工作,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主要是创新研究成果储备不足;缺乏创新型领军人才,一些领域在全国占位不高;科技开发体系尚待完善;科技资源未能充分整合高效利用;行政后勤管理社会化尚需推进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院创建国际一流农科院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影响深远。全院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以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核心,牢固树立“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创新理念,继续坚持“开放办院、开放办园”方针,紧紧围绕全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人才队伍建设、四大平台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对外交流合作等重点工作,努力创建国际一流农科院。

第一,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立院之本。要坚持科研跟着生产需求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一是抓住“十二五”开局有利契机,积极申请大项目。要结合国家和省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建好“十二五”项目库,抓好项目申报和争取工作。要积极沟通,确保被农业部、科技部录选的项目按期启动。要围绕国家农业科技支撑重点领域,跟踪政策动向,及时掌握信息,积极争取各类大项目。要认真做好在研项目的研究管理工作,确保顺利完成。搞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第一阶段的收尾工作,做好验收准备,积极争取省里支持适时启动第二阶段创新工程。二是加大种质创新力度,培育突破性大品种。院党组决定拿出1200万元,建立种子创新基金,用于培育突破性大品种。要围绕玉米、水稻、大豆、小麦、马铃薯、果蔬、牧草和生猪等领域,以玉米、水稻为重点,采取生物技术、分子育种等现代化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开展专用特色新品种的创制研究工作,提高育种效率,加速育成优质、高产、抗病的突破性大品种。三是围绕生产需要,不断组装集成更多先进实用农业技术。要积极探索新时期水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完善推广大豆窄行密植技术和马铃薯大垄栽培技术,积极推动玉米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和示范,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技术、黑土保护技术、低产土壤改良技术、农情遥感监测技术、农业信息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食品深加工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生物质能源高效利用技术、人工草场建植管理和天然草场改良技术、饲草饲料加工技术、寒地果蔬栽培技术等研究工作,争取实现重大突破,满足生产需要。

第二,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王宪魁省长在全省人代会上强调,要继续推进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为此,我们一是要不断深化农业科技合作共建。要继续推进院市共建、院县共建、院企共建,加强与垦区的合作共建,院镇合作共同建好双山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全力深化院村共建,不断扩大农业科技合作共建覆盖面。要积极拓展合作共建领域,进一步提高合作共建的效果,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增加农民收入。各单位要将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作为重点工作,纳入日程,摆上位置,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统一管理,加大科技力量投入,确保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工作不断向前推进。要创造条件建立合作共建专项资金,保障合作共建工作健康发展。二是要建立“直播式”推广体系。在全省范围内确定种养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200个科技示范联系户,由院里独立项目主持人一对一进行科技帮扶,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直播式”就地转化,每年帮助示范户确定一个致富新门路,使其每年靠科技增收20%以上。三是要打造“ 百、千、万亩”高产攻关示范田。在粮食主产区,围绕大豆、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五大作物,展示农科院自育品种和集成配套技术,建立百亩方、千亩片、万亩带的高产攻关示范田,以点带面,示范辐射带动,扩大全省五大粮食作物科技高产攻关模式的到位率和普及率,提高农业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水平。

第三,大力推进人才强院战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努力在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积极构建创新型学科梯队。根据我省主要作物和重点学科专业发展需要,依托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等平台,充分发挥首席专家和导师作用,大力培养提高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学科梯队。进一步办好研究生分院。扩大招生规模,创新教学形式,努力把分院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学科合理、实力雄厚的高水平研究生院。全面启动农民大学黑龙江学院教学工作。完善教学体系,扩大办学规模,加强与各县(市、区)对接,积极推进农民大学招生、录取、教学等工作有序进行,为全省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二是积极引进高端人才。要加大领军人才引进力度。针对我省现代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从我院实际需要出发,积极引进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成果转化突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尤其要结合国家“千人计划”,积极引进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高度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打造我院专业领军人才队伍。创新博士后工作形式。力争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联合招收转变为独立招收博士后的科研工作站,开展博士后工作的交流合作,积极吸引海外留学博士回国和优秀外籍博士来我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积极做好人才招聘工作。及时主动发布用人信息,吸引更多优秀生源前来应聘,择优录取、优中选优,提高录用人员的整体素质。三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岗位设置工作。岗位设置管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强化宣传教育引导,使广大职工增强承担改革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做好岗位设置管理方案制定工作,按规定进行岗位设置方案的申报核准,编制好岗位说明书,制定岗位聘用实施方案,开展岗位竞聘工作。要严格执行政策,积极稳妥推进,确保按期完成。积极推进人才制度不断完善和创新。落实好人才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等激励政策,营造创新火花竞相迸发、创新思想不断泉涌、创新成果快速转化的良好局面。

第四,大力推进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积极推动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升级,努力把我院打造成“四大中心”。一是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要充分发挥我院的国际合作基地平台作用,强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在优质种质资源的引进鉴定利用、半矮秆大豆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生物病害快速检测技术、植物蛋白高湿挤压技术、低碳农业技术利用、生物质能源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二是国际农业产业孵化中心。要积极加强与国际知名农企的交流,开展更加广泛的实质合作,加速我院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进程。要与美国孟山都公司、日本伊藤忠商事等企业加深合作,力争孵化出技术领先、管理先进、规模适度的出口创汇企业。三是国际农业科技交流合作中心。要不断加强与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东欧国家及国际农业组织的交流合作,重点建设好中俄国际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国际食品加工研究院和国际农业经济研究中心。四是国际农业科技培训中心。要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在我院或境外举办各类国际农业科技培训班,服务国际区域农业科技发展。

第五,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必由之路。一是要全力叫响“黑农科”品牌。不断探索和完善“黑农科”品牌的运作管理模式,加强“黑农科”品牌形象宣传展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黑农科”产品市场覆盖面,努力把“黑农科”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农资品牌。二是要做大做强龙科种业集团。充分发挥全院的技术优势和成果优势,以黑龙江省龙科种业公司为基础,整合全院种业资源,打造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种业集团。为保证龙科种业集团组建工作高效有序推进,要抽调精干人员,组建种业集团筹建办公室,全力做好种业集团的组建工作。院属各处室、研究所要予以大力支持和全力配合。三是要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形式。重点构建资金保障、形象宣传和法律服务等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继续做好院行共建,为我院科技成果产业化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要积极参加各类展会,发展会展经济,组织开展种子团购会、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月等活动,不断推广我院农资产品。要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强化法律服务,维护合法权益,规避各种风险。要加强品种权保护,建立品种权规范有序转让的新机制。

第六,大力推进四大平台建设。今年是“四大平台”建设的攻坚之年。在兴十四科技园区建设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搞好二期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提升园区档次,扩大适宜当地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示范推广面积,大力发展棚室经济和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引领西部干旱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在道外示范区建设上,要抓紧制定示范区详细规划,协调省市相关部门,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尽快将土地性质转变为国有科研用地。要加强示范区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尽快启动田间基础设施、晒场、库房和景观大道、核心广场、综合服务中心、日光温室大棚、热带雨林温室等设施建设。示范区管委会和各相关单位要按照总体规划做好科研、试验、示范、展示工作,确保7、8月份部分区域实现基本功能。在松北创新中心建设上,要及时完成后续工程招投标,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强化项目管理,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建设优质廉政工程。力争6月中旬完成地下室建设工程,9月末实现裙楼封顶,年底塔楼主体封顶,确保大楼尽早投入使用。在三亚创新园区建设上,要按照我院与中储粮北方公司签署的协议,加紧完善园区的总体规划,尽快启动办公楼维修改造、员工宿舍新建及田间水利、库房、晒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南繁试验需要,如期开展南繁工作。

第七,大力推进科学管理。要加强科技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合作共建项目、成果产业化项目、公文运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等科学管理,保障全院各项事业健康稳步发展。要加强大项目工作。充分发挥大项目办的职能作用,提高大项目运转科学管理水平。要加强财务管理。全面落实部门预算,全力争取各类专项资金,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强化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确保保值增值。要加强基本建设工作。突出重点项目,严抓工程质量,严控工程成本,建设优质工程。要加强审计工作。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加强对财务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财务资金和经济效益等审计,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要加强安全保卫工作。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加强安全防范工作,不断提高重点要害部位技术防范水平,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经常性安全工作大检查,消除隐患,堵塞漏洞。要抓好《安全工作责任状》的落实,切实加强防火、防盗工作,狠抓安全生产,确保全院治安稳定、科研设施安全。要加强行政后勤工作。强化供水、供电、供暖等后勤保障,探索建立与科研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后勤管理新机制。要加大美化绿化和环境卫生工作力度,创造舒适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要加强信访工作。认真对待职工群众来信来访,妥善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努力构建和谐。要加强老干部工作。落实老干部工作政策,加强与老干部的沟通,做好老干部日常生活管理服务,不断提高老干部满意度。要关注民生,关心弱势群体,解决好贫困家庭生产生活问题。

第八,迎接建党九十周年,大力推进党的建设。一是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干部队伍和学习型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团结统一和创新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切实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启动廉政文化建设工程,开展廉政文化年活动。二是加强所处级班子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配齐配强所处级班子。努力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勤政廉政、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所处级岗位上来。要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所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识人用人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构建和谐的能力、拒腐防变的能力、干事创业的能力。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成立院艺术团,组织开展篮球赛、乒乓球赛、书画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振奋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干劲。四是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工作落实。要带着“四情”做事,即服务农民要有感情,开展工作要有热情,开拓创新要有激情,献身事业要有痴情。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开展调查研究,尤其要加强国际一流农科院的专题调查研究,把握国际一流农科院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明确打造国际一流农科院的目标、战略和措施。

同志们,今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对全院“十二五”时期的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奋力谱写全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新篇章,努力创建国际一流农科院,为我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