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5
1月23日,黑龙江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研究员、九三省委农林专门委员会主任赵海滨提出,科技兴则国兴,科技强则国强。整合优化农业科技资源,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对助力黑龙江省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实践科技增粮行动,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和龙江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他表示,整合优化农业科技资源,培育高层次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开展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强化创新引领、产业支撑和科技服务能力,是黑龙江省科技强省大战略、大格局谋划工作的一个具体体现。目前,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资源利用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区域农业“卡脖子”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二是科技与产业融合深度不高;三是科技资源集聚和利用能力有待提高;四是人才培养制度需要完善;五是国际科技合作需加强。针对以上问题,需要整合优化全省农业科技资源,引进和利用国内国外高端人才、技术和资源,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夯实了龙江农业科技主力军地位: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首位,围绕突破区域农业“卡脖子”技术开展科研布局。以玉米、水稻、大豆、高端农机、黑土保护,等重点任务为攻关主线,建强一批具有寒带农业科研特色、在区域农业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学科群,为科技强省和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提高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保存和功能挖掘能力。加速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技术的融合,实现种业向新阶段的跨越。开展适宜全程机械化和轻简化作业的重大品种及优质、高产、高效、抗旱、抗寒、抗盐碱的新品种选育,力争在超级品种选育上实现突破。强化作物提质增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供给能力。围绕主栽作物精准化、轻简化、智能化栽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肥料减施増效、精准髙效栽植与精确播种、减损髙效收获、秸秆还田处理等关键技术和农机装备的研发,推广绿色低碳种植技术和装备。提升黑土资源保护利用与保障粮食安全能力。在中厚层旱地黑土保育与瘠薄黑土有机培肥、“沃土微生物”区系构建、白浆土障碍消减、盐碱地地力提升与综合利用等方面下功夫,突破关键技术,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打造示范样板。加强高端农机装备研发能力。研制和推广大马力拖拉机和配套大型多功能耕整地机械,优化配置与智能动力机械相配套的耕整地作业装备。推进耕整地作业标准化,提高耕整地装备智能测控终端的覆盖率,改善整地质量,为高质量播种、插秧提供良好种床条件,构建适应省情的农机装备研发体系。二是坚持以转化推广为两翼,推进农业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将成果转化与科技推广作为联通“创新链”和“产业链”的重要抓手,提升成果转化制度化、平台化、体系化水平,通过深入实施“种业改革”以及“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制度改革”激发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热情;创建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创办企业孵化器,建设成果示范基地,搭建了面向市场的“桥头堡”;申办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贯标,提升了成果转化专业化管理能力。三是坚持以体系平台为支撑,提升科技资源集聚和利用能力:紧紧抓住国家重塑全国科研体系和平台的战略机遇期,争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试验站、野外观测站、野外科学试验站和重点实验室等,全力拓展和强化了寒带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黑龙江省在未来一个时期争取国家科技资源倾斜、吸引高水平人才提供了条件保障,进一步提升寒带农业科技创新研究领域在国家和国际层面的站位。四是坚持以人才建设为基石,提高了人才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整合企业、产业、集群三个层次,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创新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专业团队遴选机制,建设创新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高端平台,实施“项目+团队”模式,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出台创新人才应用关键核心技术人才调配办法,聚焦黑龙江省创新人才平台,授权科研院所及重点实验室等“自主引才、自主设岗、自主聘任、自主评价、自主定薪”,助力黑龙江省高科技企业和省属科研院所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推动创新人才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配置。进一步打开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建立黑龙江省创新人才“蓄水池”。五是发挥黑龙江省区位优势和科技优势,打造向北科技合作新高地:黑龙江省与独联体、中东欧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已经走在国内同行的前面,特别是从地域上完成了对俄罗斯的全面合作,对俄科技合作得到了全面和均衡的发展,合作范围最广,成效显著。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独联体—中东欧国家农业科技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引进国外种质资源、先进技术和人才,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推进中国大豆等作物品种在俄罗斯在俄联邦的登记工作,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置换,实现大豆等粮食作物进口国家的多元化,扩展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渠道。
主办单位:2024澳门原料网1688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2024澳门原料网1688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