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每日一学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③

2024-08-02

图片


前言 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5)伟大思想指引伟大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历史、立足当下、面向全球、着眼未来,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这一思想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对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总体思路、重大原则作出系统阐释和科学谋划,凝结着对发展人类文明、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睿智思考和深刻洞见,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根本保障,具有极为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这一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在指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谋篇布局更加成熟;相继出台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从总体目标、基本理念、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制度保障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加快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持续优化、整体功能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不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奋发有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清晰展望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安排,提出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必将在指引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持续丰富、更加完善,也必将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中充分展现出科学理论的真理伟力。

(6)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定不移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章 1

生态兴则文明兴

(7)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

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则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那些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护的枞树林砍光用尽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本地区的高山畜牧业的根基毁掉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

我国历史上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据史料记载,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沙漠的扩展,毁坏了敦煌古城。科尔沁、毛乌素沙地和乌兰布和沙漠的蚕食,侵占了富饶美丽的蒙古草原。楼兰古城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河北北部的围场,早年树海茫茫、水草丰美,但从同治年间开围放垦,致使千里松林几乎荡然无存,出现了几十万亩的荒山秃岭。唐代中叶以来,我国经济中心逐步向东、向南转移,很大程度上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变迁有关。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一些西方国家相继发生多起环境公害事件,损失巨大,震惊世界。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古今中外的这些深刻教训值得深思。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不尊重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只会遭到自然报复。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要深刻认识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

(8)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并且独特的地理环境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胡焕庸线”东南方百分之四十三的国土,居住着全国百分之九十四左右的人口,以平原、水网、低山丘陵和喀斯特地貌为主,生态环境压力巨大;该线西北方百分之五十七的国土,供养大约全国百分之六的人口,以草原、戈壁沙漠、绿洲和雪域高原为主,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短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呈高发态势,成为国土之伤、民生之痛。如果不抓紧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必将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努力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


来源:学习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