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9
1、品种名称:龙食杂3号。
2、品种来源:以我所育成的胞质雄性不育系G2010A为母本,同型恢复系R8830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种。
3、审定情况:2014年2月20日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
4、审定编号:黑登记2014004。
5、特征特性:株高209cm、茎粗3.0cm、叶片数32片、花盘直径24.7cm、单株粒数1197粒、单株粒重139.8g、百粒重17.5g、子仁率56.8%、籽粒黑白边,长锥型。子仁粗蛋白(干基)含量为32.09%。
2012年“龙食杂3号”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果,菌核病发病率为0.7%,黑斑病病情指数为18.69%;对照品种甘葵1号菌核病发病率为1.3%,黑斑病病情指数为24.51%。
2013年龙食杂3号”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果,菌核病发病率为0.8%,黑斑病病情指数为48.99%;对照品种甘葵2号菌核病发病率为1.2%,黑斑病病情指数为50.36%。
“龙食杂3号”属中早熟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 105 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200℃左右。
6、产量表现:2011年~2012参加全省向日葵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479.2公斤,比对照品种甘葵1号增产18.4%;2013年全省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633.7公斤,比对照品种甘葵2增产20.5%。
7、适宜区域:该杂交种适宜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和第四积温带上限种植。
8、栽培技术要点
8.1选地、轮作、倒茬
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麦茬、玉米茬是向日葵的理想前茬。在菌核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向日葵不能种植在豆茬上。严格实行4年以上轮作周期。前茬施用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不能种植向日葵。
8.2适期晚播
适期晚播使向日葵开花期与高温、高湿天气错开,能够减轻菌核病发生和向日葵螟虫危害,但要以向日葵的成熟不受初霜冻的影响为原则。
8.3合理密植
食用型向日葵对子实商品性要求严格,种植不宜过密,否则子粒短小。杂10每公顷保苗21500株为宜,行株距66.7cm×70cm。遵循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种植区域病害重宜稀,病害轻宜密的原则。
8.4科学施肥
向日葵虽然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但向日葵植株高大,根深叶茂,生育期间需要各种养分也较多。为获得高产必须合理施肥。每公顷施有机肥15-20吨作基肥,种肥磷酸二铵150-225kg,钾肥30-50kg。在向日葵7-8对叶片时追施尿素每公顷100-150kg。
8.5加强田间管理
8.5.1间苗、定苗
在1对真叶时间苗,2-3对真叶时定苗。出苗后,如有缺苗必须及时补苗或补种。
8.5.2 中耕锄草
全生育期中耕3次。第一次结合间苗进行锄草,第二次结合定苗进行铲除,第三次中耕除草在封垄前进行。
8.5.3 蜜蜂或人工辅助授粉
向日葵是典型的虫媒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结实率较低。采取蜜蜂或人工辅助授粉,能明显提高子实产量,每公顷放蜂3-4箱。在蜂源不足的情况下,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在向日葵盛花初期,每天上午露水消后或下午3点钟开始,用授粉拍挨个花盘轻轻拍打,切勿用力过大,挫伤柱头。一般3-4次即可。
8.6病虫害防治
菌核病是我省向日葵主要病害,给生产造成危害最大,直接影响向日葵产量和品质。在向日葵开花末期,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速克灵,50%多菌灵兑水500倍液,喷洒在向日葵花盘上,菌核病防治效果达80%以上。
向日葵螟虫是我省向日葵主要虫害。一般可减产10-20%左右,重者可减产30%以上。防治向日葵螟虫最经济有效方法是采用赤眼蜂生物学防治。在向日葵始花初期和盛花期,每亩地放2-4张赤眼蜂蜂卡,防治效果达80%以上。
8.7 及时收获
向日葵对收获期要求较严格。过早、过晚收获对向日葵产量和品质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当花盘背面和茎杆上中部变成黄白色,叶片出现黄绿色;子实充实,外壳坚硬,呈现固有色泽时即可收获。
9、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邮编:150086,联系人,关洪江,电话,13059039808,信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籽用南瓜新品种
下一篇:亚麻新品种黑亚23号品种简介
主办单位:2024澳门原料网1688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2024澳门原料网1688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